大促当天卖家疯狂爆单,但背后的陷阱有多少人看到?

作者:美鸥跨境              浏览数:9950              时间:2025-07-09 18:09:00
爆单了! 亚马逊会员日第一天,大批卖家晒出“爆单”喜讯!

爆单了!


亚马逊会员日第一天,大批卖家晒出“爆单”喜讯!


一堆卖家说今年会员日太给力了,感觉比往年都强很多。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01kin test

会员日第一天:爆单了


亚马逊会员日昨天开启了,想必这两天很多人都是熬夜也要看成绩。


今早一起来,就收到了卖家的好消息,卖家李先生说他昨天凌晨三点,手机疯狂震动,“没想到爆单到了,”他兴奋的说道。


据他所说,昨日店铺后台显示一款无线充电器的销量已经破万,比平时日均多出 20 倍,库存预警直接红灯。他昨晚上兴奋得睡不着,甚至直接想去仓库加班了。


这种 "被订单砸晕" 的剧情,每年都在上演,做家居用品的李姐也跟我们分享了他的战绩,晒出的后台截图显示:一款硅胶冰格昨天单日销量冲到 8000+,比上个月整月还多,客服手速跟不上,评论区全是 "终于等到会员日折扣" 的留言。


如果你有加群需要,可扫描结尾二维码添加哟~


卖家群也是消息999+,原来是昨晚上很多卖家直接通宵看数据,在群里疯狂晒单。有人说店铺 GMV(成交总额)三小时破了百万,有人晒战绩,数字后面一串零看得人眼晕。


但不是所有卖家都在狂欢。群里有人发了张截图:"同款产品,别人卖爆我零单,后台还显示 ' 该商品暂时无法购买 '"。


底下立马有人接话:"我链接被标成杀虫剂了,昨晚申诉到现在没动静,眼睁睁看着大促流量跑光"。原来会员日的烟花背后,早就埋好了一堆炸雷。



02kin test

爆单背后的黑暗时刻


爆单刷屏,今年比往年猛,大批卖家欢呼此起彼伏,但或许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1

亚马逊BSR排名恢复


在大促前夕,亚马逊 BSR 排名总算恢复显示了,但卖家们发现不对劲, 更新慢得离谱。


前 100 名的产品,数据半小时才更一次;百名以外的,延迟能超 12 小时,比以前的实时更新差远了。


来源网络


这是因为亚马逊改了排名算法。以前光看销量,现在得算上转化率、退货率、广告划算不划算,甚至买家在页面停留多久都算进去。因素一多,排名计算变复杂,更新自然慢了。


页面也变了样:BSR 排名从 Listing 最底下挪到了五点描述上面,买家一打开就看得见,"热销" 标签更显眼,催单效果更明显。部分账号还在测 "浮动排名条",直接显示和竞品的差距,刺激买家赶紧下单。


来源网络


但这事好坏掺半。头部卖家和前 100 名产品占了便宜,排名显眼、流量更稳,大促期间更吃香。


中小卖家就难了:排名靠后、更新慢,市场有变动难以及时调整,想追上前头的对手更难了,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BSR 是回来了,可玩法不一样了。光冲销量没用,得把转化率、退货率这些细节都盯紧,不然大促期间怕是要被甩得更远。



2

出现大量诡异新品


最近亚马逊上也冒出不少 “诡异新品”。


有卖家发现,有些产品刚上线三天,连个品牌都没有,评价几乎为零,却能拿到 “新品第一”,甚至 BSR 畅销标签。


这些商品有个共同点:上线顶多一周,listing 做得粗糙,连基本的图文排版都乱七八糟,可销量涨得飞快,稳稳霸占新品榜前排。


很多卖家和专业人员去仔细一扒,发现大多都逃不出两种套路。


1

第一种是 “侵权快闪”。


逮着突然爆火的 IP 或热门话题,连夜仿造一批产品上架,赚波快钱就跑。比如某部电影刚上映,同款周边就扎堆出现,等版权方找上门,店铺早就空了,反正他们本来就没打算长期做.


2

第二种更常见,是供应商设的 “进货圈套”。


新货刚出炉,市面上还没同款,供应商先在亚马逊挂个链接,光挂着没人看,就刷点销量数据,把排名冲上去。这样一来,选品软件就会把它标成 “潜力爆款”,卖家看到销量猛涨,自然会找上门进货。


这些 “套路货” 往往进货价不低,起订量还高。供应商靠这招,一批货能忽悠好几个卖家下单,多搞几款产品,利润相当可观。


可卖家进了货才发现,那些 “热销数据” 全是假象 —— 产品本身没什么新意,就改改颜色、换换包装,上架后根本卖不动。


所以选品不能只看销量蹿升速度。得琢磨琢磨:这产品真有市场需求吗?功能上有没有硬伤?会不会侵权?别光被表面数据迷惑,不然选品时偷的懒,最后都会变成仓库里堆积的货和口袋里亏掉的钱。



3

卖家链接被恶搞(标记成人标识和杀虫剂等)


就在亚马逊大促前一周,有卖家突然发现自己的亚马逊店铺炸了锅:15 款产品、100 多个 SKU 一夜之间全被标上 “成人用品” 标签。


明明链接内容没改,后台账户和广告都显示正常,可买家在前台根本搜不到,关键词自然排名凭空消失,就像被平台悄悄拉黑了。



他赶紧用 ASIN 开 Case 查询,得到的回复冷冰冰:“该商品已归类为成人用品,搜索结果不予显示。” 找客服申诉,对方查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文案、图片、类目节点都没敏感词,唯一异常是当天更新过一次产品描述。


“能一下子改这么多链接的属性,八成是有 VC 账号的同行搞鬼。” 卖家越想越气,这种恶搞对大促前的店铺来说,简直是釜底抽薪。


这不是孤例,社群里好多卖家吐槽类似遭遇:有链接被偷偷加了 “杀虫剂” 标签,直接触发危险品审核;有人连续几次被标成人用品,每次都要等好几天才自动恢复,开 Case 申诉全是系统模板回复,根本没人解决问题。



大概六月中旬的时候,某个做婴儿口水巾的卖家,也是突然被标上 “成人用品” 标签 ,前台搜 ASIN 都出不来,原本日均 300 单的链接,一上午只出了 5 单。


他自己查了三遍 Listing,文案里全是 “婴儿安全材质”“食品级硅胶”,图片拍的都是宝宝试用场景,连个敏感词影子都没有。



找客服开 Case,回复永远是 “正在审核,预计 3-5 个工作日”,急得他好几天失眠,主要是仓库里还压着 2000 多个现货,就等着会员日冲量。


联系我们的时候,他声音都发紧:“还有半个月大促就开始了,这批货再卖不动,光仓储费就得亏死。”


根据他提供的相关情况,我们这边也是立即进行处理,最后只用了五天时间就帮他搞定了,六月底的时候,链接排名慢慢回升,到昨天会员日当天,直接冲到了品类前50,稳定出单中。


美鸥跨境专注于商标注册、TRO侵权、链接申诉、店铺申诉等领域多年,熟悉流程,团队专业,有需要联系我们。



每年大促,有卖家爆单,有卖家被恶搞……但不管是人为恶搞还是系统抽风,对卖家来说结果都一样 ,大促流量最关键的时候,链接被隐形,订单掉成零,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意跑掉。


会员日还在继续,不管你现在是在爆单还是在救火,记住:及时解决比什么都重要。


791 个               231 个
联系客服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