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集体严查,已有大批卖家遭殃!

作者:美鸥跨境              浏览数:9733              时间:2025-07-18 18:09:00
夏季大促即将结束,各大平台也开始进行整顿了。

夏季大促即将结束,各大平台也开始进行整顿了。


每年都有大批卖家涌入跨境圈,可以说现在跨境市场的水越来越深,竞争越来越激烈,违规牟利、黑心团队、钻法律漏洞……各种乱象丛生


对此,此次对个平台进行整顿,将有大批卖家要遭殃!



01kin test

严打此类标签


据华盛顿最新消息显示,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出了警告信,明确划定了 "美国制造" 的红线:只有全部或近乎全部在美国制造的产品,才能标注这一标签。


"美国制造"标签规定


以2021 年 FTC 出台的 "美国制造标签规则为准:


1. 最终组装必须在美国完成;


2. 核心加工环节(比如芯片焊接、面料染色等关键步骤)必须在美国进行;


3. 几乎所有零件都得是美国本土生产。


这次 FTC态度是非常强硬的,专门发了官方新闻稿,明确说明了已掌握多起卖家借平台虚假宣传的案例,向四家本土企业(包括 Oak Street Bootmakers、Stand Flag Poles 等)发出了警告。


平台自然也免不了责,亚马逊和沃尔玛这两大平台也被点名,要求立即加强监管。


沃尔玛也是迅速回应:“对不合规的卖家,我们绝不手软,发现就下架!” 而亚马逊等其他平台虽然没有发声,但估计很快就有大动作了。


此次警告不光给四家本土零售企业敲了警钟,还直接把矛头对准了跨境平台,那些乱贴 “美国制造”(Made in USA)标签的卖家一旦踩线,将面临店铺被封的风险。

来源网络


为什么这么多卖家盯着 "美国制造" 标签?主要是因为太 "值钱" 了!


相关数据显示,贴对标签后,产品溢价能涨 15%-30%,点击率翻倍(增长 40%),销量往往碾压普通商品。美国消费者宁愿多花三成钱,也要买 "本土生产" 的产品,觉得这代表高品质和环保供应链。


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2021 到 2024 年,FTC 光是处理 "虚假美国制造" 的案子就有 11 起,累计罚款高达 158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1 亿元)。


几年前某深圳卖家在亚马逊美国站卖蓝牙耳机,商品页写 "加州设计,美国组装",但隐瞒了真实产地。靠这个标签,价格翻倍,类目前排,单月利润几十万美元。


结果后面还是被消费者发现进而开始疯狂投诉,最终该卖家店铺资金被冻结,账号永久封停,利润没焐热,家底先赔光了。



02kin test

严查资质合规性


说到平台严查,temu这边也积极出手,在合规性上要求严查资质,一旦查出问题,轻则罚款几千块,重则资金冻结,店铺被封。


当前Temu 主要严查这两大问题:


1

资质滥用


主要是指多人共用同一份资质。Temu 正在交叉排查 "资质挂靠" 情况,重点盯那些被多个商家同时使用的制造商资质,尤其是产品类型和资质报告对不上的情况。



例如,A 卖家用某工厂的灯具资质上架了台灯,B 卖家却拿着同一份资质去卖吊灯,这种 "挂羊头卖狗肉" 的行为,哪怕你没主动作假,只是 "借资质上架",也会被直接认定违规。



2

高频风险制造商


如果某个制造商频繁出现 "外检不合格"、" 资质抽检异常 ",Temu 会把它列入风险名单,所有用这家供应商的卖家都会被" 连坐 "。就算你立刻解绑了,仓库里的旧货也可能被清查处理。


最近已经有不少卖家收到通知,要求更换绑定的制造商,名单里光编号就列了几十串,原因就是这些制造商存在风控问题。


来源网络


去年 11 月的罚款风波里,就有个卖家因为卖了 40 双袜子,不仅被硬生生罚3000 元,账户里 1 万块资金还被冻结限制,完全就是小生意栽了大跟头。


这 40 双袜子本是他用来试水欧洲市场的,单价也就 20 多块,选的也是最稳妥的棉袜款式,想着先探探市场水温。


但货刚到海外仓,就收到了平台的违规通知:供应商已被列入风险名单。


随即,平台下架了所有袜子,还按 "每双违规商品罚款 75 元" 的标准开了罚单,40 双正好 3000 元,账户立一万块也被冻结。


卖家紧急联系货代查报关单,找供应商了解情况,折腾了整整两周还是没有解决,而此刻海外仓的仓储费已经堆了 800 多块,总结下来他直接亏了近 2 万块。



03kin test

合规是底线


如果跨境市场一直不整改,将只会更加鱼龙混杂,最后买单的还是我们卖家。


那些靠虚假标签、挂靠资质赚快钱的人,看似占了便宜,实则在透支整个市场的信任,当消费者被劣质商品、虚假宣传坑怕了,最先被抛弃的就是所有跨境卖家;当平台被频繁处罚、监管部门收紧政策,合规卖家也得跟着吃 "连坐" 的亏。


说到底,合规一直都是跨境生意的 "生存线"。你卖的可能是 40 双袜子、一副耳机,或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零件,但只要踩了合规红线,后果可能是罚款、封店、资金冻结,甚至多年积累的口碑一夜崩塌。



而且现在的合规多种多样,除了欧代、美代、英代、EPR、cpc、FCC、ce认证等这些,现在供应商和检测机构也列入了合规要求,前段时间亚马逊才公开了几家被拉黑的检测机构。


美鸥跨境专注于美欧代、EPR、FCC、CE认证等领域多年,资质合格,团队专业,有需要联系我们。



现在的跨境市场正在合规方向发展,平台的 AI 审核系统能在 3 秒内识别出虚假的 "美国制造" 标签,海关的大数据能追踪到每批货物的资质链条,想靠钻漏洞混日子是行不通的。


对卖家来说,合规不是负担,而是一份保险。选品时要检查一下认证要求,贴标签时核对一下成分说明,找供应商时多问一句资质备案……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正是能让生意走得更远的底气。



789 个               241 个
联系客服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