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寒冬期,大批卖家已快活不下去!
有的卖家忙着爆单,有的卖家面临倒闭,有的卖家在咬牙坚持……
有的卖家忙着爆单,有的卖家面临倒闭,有的卖家在咬牙坚持…… 说实话,今年的跨境生意还真的不好做。
01kin test 2025跨境寒冬期
2025 年的跨境电商行业,从头部企业到中小商家,均存在倒闭、亏损、资金链断裂等情况。 从企业生存现状来看,巨头倒下和中小卖家退场都存在。 9 月,拥有 55 年历史的深圳某声电器突然贴出解散公告,这家曾年产能 300 万台卷发器的全球理发电器隐形冠军,一夜之间全没了;此前 37 年历史的某达电器也已解散 2000 人团队,深圳首批港资制造企业的辉煌彻底落幕。 据企查查数据,2025 年已有 8200 家跨境相关企业注销,平均每天 22 家消失,而同期 1.34 万家新企业盲目涌入,刚投数百万建仓,就陷入 “备货即亏损” 的绝境。
多重压力层层叠加,让很多卖家难以支撑下去。 首先是关税方面,美国取消800美元关税豁免后,中国商品入境成本飙升 25%,欧盟、加拿大、东南亚多国跟风加税,有家居卖家因关税临时上调,到港货物直接亏损 20 万。 其次是流量成本压力,亚马逊 CPC 从 2023 年 0.73 美元涨至 1.04 美元,3C 产品核心关键词单次点击达 3 美元;TikTok 广告 CPM 达 6.21 美元,是 Meta 平台两倍,“1000 美元广告费从出 50 单降至 20 单” 成普遍现象。
平台这边也加大了审查。据了解,亚马逊超 50 万账号因合规被封,Temu 逼商家降价 18%,反抗就屏蔽流量”,中小卖家纯利润率从 15%-20% 暴跌至 2%-3%,甚至负数。 此外,还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年销超 100 万美元的卖家从 6 万家增至 10 万多家,年销破亿者从 50 家暴涨到 230 家 —— 头部企业靠越南设厂避税、品牌溢价(安克创新充电器卖 100 美元仍有 50% 毛利率)、多平台布局抢占市场;而中小卖家无供应链优势,靠跟风爆品生存,关税、流量成本稍涨就利润归零。
02kin test 10月买单出口政策生效
做跨境不只要考虑国外风险,国内风险同样不能忽视。 在国外和平台加大合规的同时,我们国家也同样严打合规。 2025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的税务新政,给依赖 “灰色操作” 的卖家致命一击 —— 国家税务总局 2025 年第 17 号公告明确要求,代理出口企业预缴申报时,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基础信息与出口金额,未准确报送者将按自营业务承担企业所得税,这标志着盛行多年的 “买单出口” 模式正式终结。 “买单出口” 曾是中小卖家的 “救命稻草”。对于无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而言,花几千元购买他人资质,就能跳过繁琐的报关、退税流程快速出货,尤其在订单零散、资金紧张时,这种模式成了 “低成本出货” 的首选。 但便利背后暗藏巨大风险,上海静安区检察院 2025 年宣判的案例中,崔某团伙通过 “买单配票” 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 1130 万元,主犯最终获刑 14 年,企业罚金 600 万元,此类违法案例近年呈上升趋势。 随着监管技术升级,灰色操作已无所遁形。高频买单、高退税额、资质异常的企业被精准标记,2025 年上半年已有超 300 家企业因违规被列入 “税务黑名单”,不仅无法退税,还面临补缴税款与罚款。 新政出台并非临时决策,此前海关总署 277 号令已明确报关行对虚假报关的连带责任,五部门联合公告更将打击虚构出口业务上升至法律法规层面,监管收紧已成必然趋势。
03kin test 跨境卖家指南
10 月新政与市场寒冬期的叠加,给跨境卖家带来多重冲击,同时也倒逼行业加速合规转型,不同规模卖家需根据自身情况寻找破局路径。 从具体影响来看,中小卖家首当其冲。一方面,合规成本陡增:办理进出口权需 3-6 个月,涉及海关、税务、外汇多部门审批,还需组建专门合规团队,每月增加 3-5 万元成本;若选择合规代理,服务费肯定少不了,利润微薄的中小卖家难以承受。 另一方面,政策衔接期也可能引发混乱:不少卖家 9 月中旬仍按旧模式备货,新政落地后已发货件面临无法报关风险,未发货的 200 万 - 500 万元货物积压仓库,相关人士透露,超 2000 家中小卖家可能在10 月底面临关店。 头部企业虽有更强抗风险能力,但也需调整供应链布局,此前依赖 “买单出口” 简化流程的部分业务线,需重新梳理合规体系,短期内效率受影响。 面对冲击,卖家需如何主动破局?
1 全行业需强化合规与创新
定期核查合规,合规范围广,如产品合规(美代、欧代、英代、EPR、CE认证等)、税务合规(如欧洲VAT、报关数据与发票真实性)、知识产权合规等,避免因细节疏漏触碰红线;创新层面,借助 AI、RPA等工具提升效率,如用运营RPA工具快速生成产品素材、捕捉市场需求、协助选品、运营店铺等,摆脱低效率模式。 美鸥跨境专注于美欧代、VAT、EPR、财税合规、RPA工具等领域多年,团队专业,熟悉流程,有需要联系我们。
2 中小卖家优先轻资产合规
若暂不具备自营出口能力,可选择市场采购贸易方式(1039 模式),通过专业市场集聚效应简化申报流程,降低单票货物合规成本;或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合作,将报关、退税、物流等环节外包,集中资源聚焦选品与运营。
3 中等规模卖家推动供应链升级
借鉴头部企业经验,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越南、泰国)或墨西哥,规避欧美高关税。 同时,布局多平台分散风险:亚马逊做品牌曝光,独立站通过 Shopify 搭建私域流量池提升利润率,TikTok 通过短视频引流低成本获客,避免单一平台依赖。
行业专家指出,2025 年的跨境寒冬本质淘汰哪些依赖灰色路径、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合规经营、有产品力的卖家将在市场净化后获得更大空间。 全球跨境电商市场仍以 10% 以上年增速扩张,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年增速超 20%,机会从未消失,只是获取方式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