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疯狂内斗!深圳一大卖被立案调查

作者:美鸥跨境              浏览数:9909              时间:2025-10-10 18:10:00
又一跨境大卖要倒下了?

又一跨境大卖要倒下了?


前段时间,被称为华南城四少之一的上市企业有棵树被中国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


据了解,此次调查主要是由控制权争夺引发的内斗,导致企业陷入治理僵局。



01kin test

股东内斗升级


9 月 29 日,有棵树发布的一纸公告,将持续半年的股东纷争推向高潮。


根据公告,证监会依据《证券法》《行政处罚法》,向肖四清、王维及天行云下发《立案告知书》(立案编号分别为证监立案字 0132025021 号、0132025022 号、0132025023 号),核心原因是三者涉嫌 “未按规定披露其他重大信息”,可能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披露不及时或不实的情形。



这场立案并非偶然,而是股东间控制权拉锯战的必然结果。从股权结构看,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王维以 9.89% 持股成为单一第一大股东,肖四清(实控人)持股 3.28%,天行云(王维实控)持股 2.76%,三者及背后产业投资人(合计持股 18%)与原有管理层的矛盾早已公开化。


矛盾的导火索始于 2024 年有棵树的破产重整。当时,王维及其控制的天行云以 “2024 年导入 1 亿营收、三年累计 50 亿营收、5 亿利润” 的承诺函入主,成为产业投资人。


但重整后,双方围绕 “实控权交接” 和 “业绩承诺履行” 产生根本分歧:王维认为 “业绩承诺以拿到实控权为前提”,未掌权则无法注入资产;肖四清主导的董事会则以 “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为由,两度否决王维提出的董事会换届提案 ——2025 年 5 月否决换届提议,6 月驳回罢免肖四清的提案,8 月第六届董事会临时会议因 4 票反对(直指王维未披露股份冻结信息)再度流产。


内斗期间,公司治理陷入瘫痪:2024 年度股东大会 9 项议案有 6 项未通过,董秘章军突然辞职,独立董事多次提醒信息披露义务未果,深交所两度下发监管函,直指 “公司阻碍股东权利行使”。


最终,这场 “内耗式博弈” 触发证监会立案,9 月 30 日有棵树股价开盘大跌逾 13%,收盘跌幅 4.47%,总市值缩水至 61.48 亿元,中小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




02kin test

有棵树的来路


作为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的早期开拓者,有棵树的成长轨迹曾是行业标杆,从深圳起家到布局全球,再到如今陷入停滞,其 20 余年历程折射出跨境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0 年,有棵树在深圳成立,最初依托亚马逊、eBay 等第三方平台,以 “海量铺货” 模式切入跨境市场 —— 通过整合深圳供应链优势,上架 19 万款 SKU 覆盖家居、电子等全品类,靠低价爆款快速抢占份额。


2020 年走向巅峰时期,公司年销售额突破 50 亿元,业务辐射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均 15 万订单、年发送 3 千吨包裹,员工超 3000 人,与傲基、通拓、赛维并称 “华南城四少”,成为跨境电商 “铺货模式” 的代表企业。


为支撑全球化布局,有棵树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完善。


1

物流方面


在美国、英国、德国等 10 多个国家建立海外仓,在国内深圳、杭州等城市设保税仓,首创 “海外仓 + 香港仓 + 国内保税仓” 模式,配合 “海陆空铁” 立体运输,实现订单 “省时、省钱、省心” 交付;同时自主研发 IT 大数据系统,优化仓储物流、订单时效和成本控制,形成行业壁垒。



2

在知识产权合规上


公司早早意识到商标的重要性:2012 年起,针对主力销售市场(美国、英国、德国等),批量注册 “Ueeshop”“棵树” 等核心商标,覆盖 3C、家居、户外等全品类;同时建立 “侵权排查机制”,选品前通过专业工具核查专利、版权,避免使用未授权图案或文字,2015 年至 2020 年,公司未因侵权遭遇重大平台处罚,这在当时的铺货卖家中极为罕见。



3

在税务与运营合规上


有棵树是行业较早完成 “全球税务登记” 的企业:美国市场按州注册销售税号,欧洲市场提前办理 VAT(增值税)登记,避免因税务问题导致账号冻结。


美鸥跨境专注于商标专利申请、VAT、EPR、物流海外仓等领域多年,经验丰富,服务专业,有需要联系我们。



2016 年,公司新三板挂牌,当年营收 15.16 亿元;2018 年通过并购重组登陆 A 股,估值达 34 亿元,累计融资 9 亿元,吸引方正和生、中信金石等顶尖机构投资,风光无两。


转折发生在 2021 年亚马逊 “封号潮”。有棵树数百个亚马逊店铺被封或冻结,涉及资金过亿,“铺货模式” 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 过度依赖第三方平台、缺乏品牌力,导致业绩断崖式下滑:2021 年营收降至 30 亿元,2023 年进一步跌至 3.87 亿元,五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 45.19 亿元。



为挽救颓势,2024 年公司启动破产重整,引入王维旗下天行云作为产业投资人,本希望通过注入进口 B2B 业务、海外渠道资源实现转型,但没想到重整后的控制权纠纷,让企业陷入比业绩亏损更严峻的内斗困局。


如今的有棵树早已不复当年荣光:2025 年上半年营收仅 4257.34 万元,同比暴跌 81.33%,虽靠债务清偿实现归母净利润 188 万元(同比扭亏),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 900 万元,核心跨境业务因资金压力持续收缩,新兴平台(如 Shopee、Lazada)拓展停滞,昔日跨境明星逐渐沦为行业 “反面案例”。



03kin test

未来如何


眼下的有棵树正站在十字路口。内斗引发的立案调查、业绩颓势、治理混乱,让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对跨境行业而言,有棵树的案例也是一记警钟:在行业从 “粗放增长” 转向 “精细化运营” 的当下,过度依赖单一模式、忽视公司治理,再强的供应链优势也难以抵御风险。


若有棵树能及时止损,以重整为契机修复业务,或许能重拾昔日竞争力;但如果内斗持续,这家曾经的跨境龙头,恐将彻底消失在行业浪潮中。


目前,市场仍在等待 10 月临时股东大会的结果。

796 个               275 个
联系客服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