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抄安克作业,这家初创公司挣了一个亿!
大家都知道安克创新在跨境出海这块一直都是卖家们学习的榜样。
大家都知道安克创新在跨境出海这块一直都是卖家们学习的榜样。 近期,爆出某初创公司走安克赛道营收破亿了,直接在跨境市场站稳了脚跟。
01kin test 安克压中的赛道
作为消费电子出海巨头,安克的行动一直备受跨境卖家们的关注。 其实早在 2021-2022 年,安克就已组建割草机器人研发团队,虽未大规模推向市场,却积累了电池管理、智能导航等核心技术,为后续重返赛道奠定基础。 2025 年,安克以旗下智能家居品牌 eufy 为载体,开启系统化布局:1 月宣布正式重返赛道,2 月推出 E15、E18 两款新品并在北美开启预售,3 月借 MWC 2025 展会进军欧洲,4 月实现全渠道落地 —— 通过品牌官网、亚马逊覆盖北美,入驻速卖通渗透德国等欧洲核心市场,短短 4 个月完成从产品发布到全球铺货的闭环。 安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迁移与产品优化。它将消费电子领域的成熟技术应用到割草机器人中,比如 E15 搭载的 V-FSD 1.0 视觉导航系统,无需电线或 RTK 基站就能自主运行,解决了传统产品的信号干扰问题;3D 感知避障系统能精准识别树根、宠物等障碍物,动态识别率达 99%,坡度适应能力最高 18°,适配欧美多样的庭院地形。 同时,产品兼顾实用性与本地化需求:运行噪音低至 56 分贝,符合欧洲夜间作业标准;支持 APP 远程操控,可预设割草时间与高度,部分型号还集成扫雪、吹叶功能,客单价提升至 1500-2000 美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渠道端的协同发力进一步助推销量增长。2025 年 4 月,eufy 割草机器人入驻速卖通 “机器人矩阵”,借助平台的海外托管与本地履约服务,德国单周销售额突破 1 万美元,带动速卖通园林工具类目 GMV 同比增长超 50%,其中割草机器人品类暴增 153%。加上亚马逊与品牌官网的同步发力,仅 2025 年上半年,eufy 割草机器人累计出货量保守估计超万台,成功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
02kin test 初创公司走安克赛道破亿
都说大卖家是小卖家的指南针,这是真理,某初创公司走安克赛道破亿了! 2022 年成立的常州来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来牟科技”)以黑马之姿异军突起。这家聚焦欧美庭院经济的初创企业,不仅复刻了安克创新在智能硬件领域的技术出海路径,更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强韧的团队实力与高效的渠道布局,仅用 3 年时间就实现营收破亿。 来牟科技的快速增长,并非仅靠单一产品,而是资本、团队、供应链三大支柱的协同支撑,这也是其能复刻安克 “技术 + 资本” 出海模式的关键。
1 资本加持是来牟科技快速成长的基础 截至 2025 年 10 月,公司累计完成 8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九阳创新创业投资、鼎翔资本、九合创投等知名机构,融资金额超亿元。 来源网络 这些资金不仅覆盖了研发投入,还支撑了海外团队组建与经销商网络搭建,大幅缩短了产品从研发到落地的周期,让初创企业得以快速跟上市场节奏。
2 团队实力是核心保障 创始人高望书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曾是云鲸智能联合创始人,还主导过北美 SharkNinja 品牌扫地机器人研发,其负责的产品曾位列北美出货量第二,兼具技术洞察力与市场经验;核心成员来自港科大、佐治亚理工等顶尖高校,多人曾任职于英伟达、华为、追觅等头部企业,比如首席科学家谢曼曾是云鲸智能 SLAM 研发主管,确保了技术方向的前瞻性与产品落地的可靠性。
3 产品与渠道的双管齐下
产品端,首款产品 Lymow One 采用行业首创的履带式设计与直刀切割系统,搭配 300W 高功率驱动系统,大幅提升爬坡能力与割草效率;通过 “RTK + 双目视觉融合技术”,将定位成本降至传统方案的十分之一,同时实现 360° 避障,兼顾性能与性价比 —— 这款产品在 Kickstarter 众筹时筹集资金超 750 万美元,稳居平台割草机品类第一。 来源网络 渠道端,来牟科技采用 “线上 + 线下” 全渠道布局:线上以独立站为核心,同步入驻亚马逊、Wayfair,2025 年 5 月底独立站上线 20 天内销售额就突破 240 万美元;线下在欧美组建本地化团队,与近百家户外装备零售商合作,目前单日产能达 200 台,累计交付数千台,产品累计销售金额突破 1 亿元人民币。
03kin test 卖家指南
割草机器人赛道虽潜力大,但也存在技术门槛高、竞争加剧、合规严格等挑战,结合安克与来牟科技的经验,卖家可从三方面制定策略。 1 精准定位市场与品类。
优先选择欧美成熟市场,尤其是美国、德国、法国等庭院文化悠久、消费能力强的地区;避开低价同质化陷阱,侧重中高端市场或细分场景;同时提前办理合规认证,比如商标专利、VAT、EPR、美代、欧代、CE 认证等,避免因资质问题受阻。 美鸥跨境专注于商标注册、EPR、美欧代、VAT等领域多年,经验丰富,团队专业,办理效率高,有需要联系我们。
2 产品研发兼顾技术与实用性。 借鉴安克 “技术迁移” 思路,将成熟领域的技术复用至新赛道,降低研发难度与成本。 同时深度适配本地化需求:比如欧美市场注重 “产品耐用性” 与 “环保属性”,日韩市场关注 “设计美学” 与 “小巧便携”,需让产品贴合当地使用习惯与审美偏好,提升用户接受度。
3 资源整合 团队搭建上,核心岗位需覆盖 “技术研发 + 跨境运营 + 本地化市场”,优先吸纳有相关赛道经验的成员 —— 例如研发端引入曾任职于智能硬件企业的工程师,运营端招募熟悉跨境平台规则的负责人,避免因团队能力单一导致运营踩坑。 供应链端,初期可与有智能硬件代工经验的工厂合作,保障品控与产能稳定性;待订单规模扩大后,再通过长期合作谈判争取更优采购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4 全渠道协同 入驻亚马逊、速卖通等跨境平台,利用平台流量扶持政策(如新品推荐位、大促活动)快速起量,实现 “品牌曝光 + 订单转化” 双目标。 线下初期以轻资产切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连锁卖场合作,借助其现有渠道实现产品落地,降低自建团队成本;待市场份额稳定后,再逐步组建本地化运营团队,深化与用户的直接沟通,提升品牌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