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税最新通告又来了!跨境成重灾区
你收到补税短信了吗?
你收到补税短信了吗? 十月份即将结束,报税工作已在陆续推进,而前几天,大批卖家还收到了税务局发的补税短信,更是让不少卖家慌了。
01kin test 补税通知来了
2025 年 10 月 26 日起,安徽、山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多省市卖家陆续收到当地税务局发送的短信,核心内容高度一致:“您申报的今年三季度增值税销售收入,少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的收入金额。请核实确认,如属申报错误,及时更正,避免 10 月 27 日征期结束后产生滞纳金。” 从通知范围来看,广东、福建、江苏等跨境电商活跃地区的卖家占比最高,既有国内电商卖家,也有部分体量较大的纯跨境电商卖家;按申报方式划分,收到短信的多为 “按回款金额申报” 的商家,“按销售额申报” 的卖家暂未被波及。 据国家税务总局披露,此次提醒并非针对所有平台经营者,仅聚焦 “三季度自行申报收入与平台报送收入差额达一定金额以上” 的少数主体,超九成中小微企业因符合税收优惠政策、应纳税额低,未收到相关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实施后的首次 “数据核验”。截至 10 月 27 日,全国已有超 95% 的应报送平台完成信息提交,包括亚马逊、速卖通、Temu、Shopee 等跨境主流平台,均已向税务部门同步了卖家的店铺交易金额、回款记录等核心数据。 税务系统通过自动比对,能精准识别 “申报收入与实际交易” 的偏差,这也是此次补税通知能快速落地的关键技术支撑。 面对补税通知,不少卖家陷入 “是否要全额补税”“逾期会有什么后果” 的焦虑。事实上,当前税务部门仍处于 “提醒警示” 阶段,核心目标是督促卖家自查自纠,而非直接稽查处罚。
02kin test 合规力度再加紧
现在合规不是 “想不想做”,而是 “必须做”。 要是合规出了问题,店铺可能被平台直接关停,账户资金也会被冻结,无法取出。严重的还会被罚款,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而且合规也不只是盯着税务这一件事,产品合规、知识产权合规的监管力度也在持续升级。 美鸥跨境专注于财税合规、美代、欧代、商标注册、VAT、EPR等领域多年,团队服务专业,办理效率高,有需要联系我们。 从监管趋势来看,全球主要市场对跨境商品的合规要求愈发严格。 以产品合规为例,欧盟的CE 认证覆盖电子电器、机械、玩具等多个品类,若产品未通过认证擅自上市,不仅会被海关扣留,还可能面临最高 10 万欧元的罚款;美国针对儿童产品的 CPC 认证、针对医疗器械的 FDA 注册,更是明确了 “无认证不销售” 的底线。 前段时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办公室发布公告,明确此次 FCC 打击行动的核心目标为 “排查存在国家安全风险的电子设备”,要求美国主要在线零售平台配合下架相关商品。接着,亚马逊、eBay、沃尔玛等主流平台已完成数百万件中国电子产品的下架工作。 知识产权合规的监管力度更是同步升级,从商标侵权到专利盗用,从版权违规到品牌滥用,任何一个细节疏忽都可能引发纠纷。 很多刚入行跨境的卖家为了快速抢占市场,经常未经授权使用知名品牌的相似 logo,或在产品描述中滥用他人商标关键词,最终引发侵权投诉。 还有卖家在销售自有品牌服装时,未提前注册对应国家的商标,结果被当地企业抢注相同商标,导致产品无法在该国家销售,前期投入的供应链、营销成本全部打水漂,重新注册商标并调整品牌形象,额外又要花费一大笔钱。 税务合规的重要性更是无需多言。欧洲市场的VAT一直都是重点严查对象。现在《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落地,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已实现与税务部门的数据同步,卖家申报收入与实际交易金额的偏差会被精准识别。 对跨境卖家而言,做好合规需从三方面入手: 1 提前了解目标市场的合规要求,如欧洲 VAT、EPR、欧代认证,美国 CPC、FDA 注册等,避免 “先销售后补合规” 的被动局面。 2 重视知识产权布局,核心市场的商标、专利需提前注册,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图案或关键词,降低侵权风险。 3 建立合规自查机制,定期核对税务申报数据与平台交易记录,梳理产品认证文件和知识产权证书,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监管要求。
在跨境电商行业规范化的当下,合规不是成本负担,而是企业长期发展的 “护城河”。只有守住合规底线,才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避免因一时疏忽导致多年积累付诸东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