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历史的老牌大卖宣告倒闭,一个时代的终结
2025 年 10 月,广东中山小榄镇的新丰电器(中山)有限公司门口,张贴着一张让员工沉默的结业通知 —— 这家运营 21 年的老牌外贸大厂,将于 10 月 20 日正式停止生产经营,进入清算解散程序。
2025 年 10 月,广东中山小榄镇的新丰电器(中山)有限公司门口,张贴着一张让员工沉默的结业通知 —— 这家运营 21 年的老牌外贸大厂,将于 10 月 20 日正式停止生产经营,进入清算解散程序。
01kin test 21 年外贸大厂解散
新丰电器成立于 2004 年 9 月,是中山小榄镇颇具代表性的制造企业,主营灯饰及配件、汽车配件、小家电等产品。 在行业黄金期,它凭借成熟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的外贸订单,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拉丁美洲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巅峰时员工人数超 120 人,注册资本达 4132 万元,是当地外贸制造业的 “老招牌”。 但从 2023 年起,公司经营逐渐陷入困境。在给员工的结业通知中,管理层坦言:“国际市场环境变化、订单严重下滑及成本增加,让生产经营多年来举步维艰,最终难以继续。” 2025 年 10 月 20 日,这条持续了 21 年的外贸生产线正式停摆,生产线设备陆续搬迁,园区内只剩下整理物资的少数员工。
尽管结局无奈,新丰电器的退场却尽显老牌企业的担当。公司明确承诺将 “依法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1 结清所有员工截至 10 月 20 日的全部工资,不拖欠一分钱。 2 按照《劳动合同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工龄越长的员工,能拿到的补偿越多。 3 为员工争取再就业机会,已与本地企业水卫仕达成初步意向,对方将根据员工能力择优录用,帮助大家实现 “无缝衔接” 就业。
这种 “不甩锅、不推诿” 的做法,在当下制造业转型阵痛中尤为难得。有员工在社交平台感慨:“虽然厂子倒了,但公司没亏待我们,还帮着找工作,也算仁至义尽了。” 值得注意的是,新丰电器并非 “彻底离场”。据内部员工透露,公司只是停止了中山的生产业务,部分国内贸易和外贸订单业务仍在有序推进,生产线也将转移至成本更低的地区,未来计划在照明灯饰赛道继续转型发展 —— 这既是企业求生的挣扎,也是传统外贸厂面对困境的无奈变通。
02kin test 跨境行业痛点加剧
2025 年以来,从老牌外贸工厂到曾经风光的跨境大卖,一批企业接连倒下:东莞天弘科技(21 年外资厂)6 月宣布解散,504 名员工面临离职;惠州华讯电子 8 月终止运营;深圳永生电器突然解散;无锡择尚科技更是 “两年营收归零,只剩 2 名员工”。 这背后是跨境行业长期积累的痛点集中爆发。
1 外部环境剧变
全球经济不稳定、地缘政治影响及政策变动是其一。 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放缓,订单量大幅下滑。新丰电器就是典型例子,2024 年其欧美订单量同比减少 40%,曾经每月能接到的 200 万美金订单,2025 年上半年仅剩下 80 万美金。 另一方面,成本上涨让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传统外贸厂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力成本上升以及关税成本增加。 美国今年在关税上多次变动,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部分品类关税高达100%。深圳永生电器2024 年的美国订单因关税上涨减少 30%,净利润从 2023 年的 800 万跌至 2024 年的亏损 500 万,最终只能选择解散。
2 模式落后
过去,中国跨境企业靠 “低成本、低价格、走量铺货” 或 “代工贴牌” 就能赚钱,但随着市场变化,这种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 一类是 “代工依赖症” 严重,没有自己的核心客户和品牌。惠州华讯电子长期为欧美电子品牌做代工,前三大客户贡献了 80% 的营收,2024 年其中一家客户因自身业绩下滑减少 50% 订单,华讯电子瞬间 “断粮”,加上没有其他客户补位,短短 3 个月就资金链断裂。 另一类是 “铺货模式陷阱”,盲目扩张却忽视精细化运营。曾经的 “华南城四少” 之一有棵树,巅峰时开了 900 多个亚马逊店铺,上架上百万个 SKU,看起来规模庞大,实则 “虚胖”—— 库存周转天数高达 151 天,大量资金被压在卖不出去的货物上;2021 年亚马逊封店潮一来,284 个核心店铺被关,1 亿多资金被冻结,直接陷入绝境。 择尚科技早年靠快时尚独立站 Choies 起家,为了冲规模,每天在亚马逊、eBay 上新品几十款,却因设计抄款严重、侵权投诉不断,加上营销费用占比高达 67%(2020 年数据),利润被彻底吃空,最后只能 “营收归零,退出市场”。 所以,没有品牌、没有核心客户、没有精细化运营,企业在行业波动中很容易走向破产。 美鸥跨境专注于商标专利申请、店铺申诉、VAT、EPR、TRO侵权、CE认证等领域多年,熟悉办理流程,团队专业,有需要联系我们。
3 风险集中,一损俱损
要么依赖单一市场,要么依赖单一渠道,一旦市场或渠道出问题,整个业务就会 “瘫痪”。 在市场依赖上,很多企业全押北美市场。晨北科技 73.6% 的营收来自北美,2025 年美国对小家电加征关税后,其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骤降,订单量减少 50%,当年就从盈利 1200 万变成亏损 800 万。 在渠道依赖上,“过度依赖第三方平台” 的企业更是风险重重。有棵树、帕拓逊等早期大卖,几乎把所有精力放在亚马逊上,店铺数量多则几百个,少则几十个,可一旦平台规则变动或遭遇封店,就毫无还手之力。 2021 年亚马逊封店潮中,帕拓逊核心店铺被封,库存积压好几亿,最后只能被母公司卖掉;有棵树也因 “关联违规” 失去 284 个店铺,当年亏损近 30 亿,差点倒闭。 反观那些能 “活下来” 的企业,比如安克创新,早期靠充电配件出海,后来拓展了耳机、投影仪等新品类,市场也从北美扩展到欧洲、东南亚,即使美国市场遇挫,其他市场也能 “补位”。 赛维时代早年也是铺货大户,后来砍掉几百个不赚钱的 SKU,聚焦 3C、家居核心品类,还入驻了 TikTok Shop、沃尔玛等新渠道,最终扭亏为盈,2023 年净利润达 3.2 亿。
03kin test 行业启示
对于还在赛道上的企业来说,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 摆脱依赖,打造品牌: 靠低价竞争迟早会被淘汰,只有加大研发投入,打造自有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2 分散市场和渠道风险: 比如做欧美市场的同时,布局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做亚马逊的同时,尝试独立站、TikTok Shop 等新渠道。 3 拒绝 盲目扩张: 做好精细化运营,控制库存、优化成本,把 “虚胖” 的规模变成 “扎实” 的利润。


